close

【福爾摩沙樟腦之島】ASIA雜誌19335月號的報導

93374405_2979340255487674_8825693369876348928_n.jpg

ASIA雜誌是美國在19201930年代頗為知名的雜誌,專門報導亞洲的風土民情,以促進旅遊與商業為目的,這篇報導是該雜誌於19341月開始轉型改為討論國際事務以及當代亞洲文化和文學前夕刊登的,作者W. E. Priestley在遠東經商多年,認為福爾摩沙(標題和內文都以福爾摩沙稱呼台灣)有三個吸引他之處美麗的風景、著名的樟腦、以及和漢融合的美食搭配溫泉,不過,重點還是他想介紹的樟腦,因為他自認是美國的樟腦權威,當之無愧。

作者提到台灣被割讓前,中國人已經大量開發樟腦產業,但效率不彰,日治時代,突破了隘勇線(aiyu-sen),成功進入原住民區域開採,並運用窄軌台車運送樟腦,建立政府專賣制度,終使福爾摩沙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樟腦生產地。

93394645_2978493795572320_6793071724490391552_n.jpg

不過開採樟腦仍不輕鬆,當時有些原住民仍有獵人頭習慣,不久前還發生過霧社事件,日本兵用通電的鐵絲網防衛,但原住民還是會從底下挖洞,或驅趕山羊破壞電鐵絲網,一不小心項上頭顱就會變成原住民的裝飾品,加上山區多雨,對日本兵而言,是件苦差事。作者說有次他在樟腦寮過夜,日本人派兵警戒,結果兩個人都緊張兮兮,整夜保持清醒,此外有人警告他有百步蛇出沒,更是步步驚魂。

94118880_2978492598905773_3209980294136332288_n.jpg

他提到砍伐樟腦,須領有執照,作業時空氣瀰漫樟腦香味,每當樟腦樹被砍倒,就會有人在旁邊種三棵樹苗,令他對美國人伐林只會破壞而慚愧不已。而倒下的樟木會被剁成碎片,就近送到簡易工寮用鍋爐蒸煮,成品再透過台車送到台北精煉。樟腦原木也可以製作驅蟲的箱子,但有些不肖商人用松木製作,再塗上樟腦油蒙騙香港遊客。

93310591_2978493198905713_5058372547175776256_n.jpg

當時的樟腦有許多用途,例如中國將樟腦用於防蟲防腐、印度在廟宇中焚香,但是西方國家是最大的消費者,山姆大叔就佔了世界總供應量的50%,不僅在嚴重流行性感冒時,而且在戰爭爆發或電影行業蓬勃發展時,對樟腦的需求更是孔急。當時科學研究還發現了許多新用途,例如香水基料,塗料稀釋劑,消毒劑,藥品和除臭劑均由各種等級的樟腦油製成,甚至電影膠片也由樟腦提煉一種纖維製造。因此美國農業部在佛羅里達州的帕拉特卡(Palatka)曾種植了三千英畝的樟樹,後續為了商業利益在同一州又種植了一萬二千英畝。然而,美國樟腦的生產仍處於試驗階段。因為樟樹的栽種必須很有耐心,從栽種到可以砍伐,至少花50年時間,日本人從1900年到1909年,在福爾摩沙種植了1200萬棵樟樹,自1909年以來,每年種植約75萬棵,但是直到作者撰文之時,樟腦的開採仍只能找野生的樟樹。

最後作者提到德國已有人工合成的樟腦,只是當時還想不到後來會壓倒天然樟腦。
樟樹在日治時代開啟現代化開發經營,其產品曾經是台灣的特產,位於南昌路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保存當年良好的工廠與倉庫,展出了殖民時期的樟腦生產歷史,有空不妨前往參觀緬懷。

93569787_2978491852239181_2257152622836318208_n.jpg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ASIA雜誌 樟腦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en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