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戰對美國人而言,有「被遺忘的戰爭」稱號,常被中國大陸引用來證明美國在這場戰爭是失敗的,所以才會被刻意遺忘。其實美國人並沒有遺忘,相關書籍和電影的數量也許比不上二戰和越戰,但持續有人在整理相關資料,尋找陣亡遺骨,2007年美國著名戰地新聞記者兼歷史學家David Halberstam還出版了一本名著《 The Coldest Winter: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》,中國大陸在去年底特別把這本書翻譯為中文出版了,書名譯為《最寒冷的冬天--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》,封面還加上標語「朝鮮戰爭的真相,現在可以說了」。

到底是誰可以說了?書本未指明,但我相信應該是指中國大陸民眾,因為這本書所描述的韓戰,在美國已有相當多的書籍和論述,根本不是秘密,相反的,譯本卻引起許多大陸網民熱烈討論,因為裡面有許多內容顛覆了中國許多有關韓戰的論述,揭露了許多前所未見的真相,即使近幾年來俄國解密了許多韓戰文件,揭穿許多官方及教科書的謊言,中國民眾已經開始瞭解打韓戰第一槍的並不是南韓及美國,但這本譯書還是帶來許多震撼,例如中共發動第四次戰役,宣傳是一場勝戰,其實遭到美國李奇威將軍策畫的「霹靂作戰」沉重打擊,是失敗的。該作戰的原州炮擊、雙聯隧道戰鬥和砥平里戰鬥,讓志願軍損兵折將,蒙受極大的損失,前二者在中國書籍中罕見有人記載,後者砥平里戰鬥被說成為保存實力而悄悄撤退,真相卻是美軍援兵抵達,原本已經損失慘重的志願軍一下子潰散,被美軍當活靶。

 本書主軸最寒冷的冬天指的是1950年11月到1951年2月底,係聯軍從雲山戰鬥潰敗開始到穩住陣腳的「霹靂作戰」為止,相當於中共所稱的朝鮮戰爭第一次戰役到第四次戰役前期,是聯軍最關鍵、最艱苦的時期,因此對於韓戰後期的山地對峙、停戰談判等節僅匆匆帶過,就進入結論,甚為可惜,否則如果能完整記述整個韓戰,一定有許多更精彩的故事,因為作者對於各戰役的描述,很講究背景、時間、地點、人物的鋪陳,戰鬥附圖標示極為精確,遠勝於許多版本。因此我特別期待作者能對韓國軍隊獲勝的龍門山、白馬山戰鬥,還有中國喜歡標榜的上甘嶺戰鬥(中國曾拍為電影)、金城戰役有所著墨,但作者於本書出版後不久即因車禍罹難,恐怕後繼無人了。 

雖然本書重點在最寒冷的冬天,但也交代了韓戰的爆發原因與國際情勢,以及戰爭初期的洛東江戰鬥、仁川上陸作戰,惟獨對韓戰後期的發展輕描淡寫,殊為可惜,因為板門店的談判、戰俘交換問題、慘烈的高地拉鋸戰是韓戰的重要特徵,影響甚鉅。不過作者至少還談了一下豬排山戰鬥(美國曾由葛雷哥萊畢克擔任主角拍了一部電影),還提到中共後來擅長地道戰,卻沒提到地道戰的經典「上甘嶺戰鬥」(美國的韓戰書籍中本就很少看到有關這個戰鬥的紀錄,最近有一些中國軍迷認為「上甘嶺戰鬥」被過於誇大),其實這個戰鬥的規模大過豬排山,應該可以列為戰役等級,對這個戰鬥有興趣的,推薦參閱2010年出版的《 解密上甘嶺》(張嵩山著,中國北京出版社)。

 這本書的翻譯還算忠實,譯筆流暢,只不過調整一些章節,加以合併,並施以標題,但美中不足的是一些戰爭傷亡數字,硬要加註說是作者研究出的結果,和中國公佈的數字不一致,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,因為大家都知道中國官方的數字不可靠。另外就是書中提到台灣政府機構,硬要加上引號,其實原書是沒有的。

 台灣出版有關韓戰的書籍並不多,比較重要的大概是麥田出版社的《韓戰:漫長的戰鬥》,譯自John Toland的《In Mortal Combat》,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拜韓戰之賜,美國派第七艦隊協防台灣,免除了中共武力侵台的威脅,在台灣才真的是名符其實的「被遺忘的戰爭」,其實從韓戰來看台灣當年的處境,還是有許多值得警惕的地方,這本《最寒冷的冬天--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》有不少篇幅談到台灣,可發現美國在國際政治中,最終還是以國家利益為依歸,台灣只是因緣際會被美國青睞而已,我們豈可遺忘這個戰爭?!

arrow
arrow

    Tien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