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和兒子一起看2008年發行的韓國舊電影《北逃》,意外發現這是一部拍得很用心的電影,雖然故事悲慘,但劇情緊湊,人物刻畫入微,生動自然,連平常只喜歡看動作片的政堯都說讚。劇情描述一位原本家庭幸福的男主角,為了生病的妻子亡命中國,辛勤打工賺的錢在一次警方追補過程中遺失,情不得以接受韓國教會的援助來到首爾,得知妻子病死後,竭力透過管道拯救年幼的兒子,無奈兒子卻在逃亡過程中死在蒙古荒漠裏………。

 兒子在觀影過程中不斷問一些他無法理解的情節,他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政府要這樣對待自己的子民,也不明白他們為什麼不直接逃到韓國,而要經過中國、蒙古等地。還好我讀過國家地理雜誌2009年2月號一篇介紹韓國教會如何在中國活動,協助北韓難民經過東南亞逃到韓國的文章,大致了解情況,他所問的問題還難不倒我。

 看完電影,意猶未盡,上網搜尋一下大家的影評,發現中國大陸的反響竟然最多,台灣的反應稀稀疏疏,探討也不夠深入。中國的網友大都感慨許多情景似曾相似,在北韓身上看到許多過去的影子,也有人認為當年志願軍入朝打韓戰實在不值得,不但助紂為虐,如今北韓對中共當年的援助也只是輕描淡寫,毫無感激之情。但也有人不服氣,覺得這些難民在韓國不見得就有幸福的生活,這是電影所忽略的。

 前述國家地理雜誌倒是對韓國如何協助這些難民有很詳盡的介紹,例如職業訓練、住房補助等等,蠻多優惠的,看起來還不錯。不過記得今年八月韓國新聞報導幾位「脫北者」認為在韓國生活受到歧視,因此申請移民歐美等國,引起掀然大波,韓民族新聞(한겨레)為此有篇專訪報導,披露這些難民甚至連在教會裏的座位都被隔開,吃飯的地方也一樣;做同樣的工作,薪水卻最少,比來自中國延邊的朝鮮族還少。( http://www.hani.co.kr/arti/politics/politics_general/492007.html )

 所謂「脫北者」是北韓離脫住民(북한이탈주민)的簡稱,以前稱歸順者。根據維基百科,許多韓國人認為這個名詞就帶有一些歧視味道,所以有段時間醞釀改為「新住民」(새터민),但成效不彰。從1994年北韓經濟不振開始,脫北者每年人數躍為十位數字,1999年提升為百位數,2002年以後都是上千人數,現在至少每年有三千多人「脫北」,他們大都越過中國朝鮮邊界,滯留中國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區,少部分再繼續經由第三國(如泰國、越南、蒙古)外逃。朝鮮族在韓國已經有50幾萬人口,超過總人口的百分之一,大部分從事3D工作(Danger、Dirty、D....),準備有空翻譯分享。韓國傳統有所謂兩班的貴族思想,很重視階級,也很容易歧視階級比他們低的人,不知是否成為他們歧視朝鮮族或脫北者的原因。

 雖然報紙說有些教會對脫北者實施隔離,但其實韓國基督教會在協助脫北者生活方面仍發揮很大的作用,除了安排他們從中國來到韓國以外,影片中出現脫北者常有輔導員關懷他們的生活,一起禱告等畫面,但男主角在得悉愛妻過世以後,以酒麻醉自己,並向輔導員發脾氣說耶穌不公平,為什麼只現身在富裕國家,為什麼北韓沒有(韓文海報就以這句話做為副標題),輔導員低頭不知如何回答,這是男主角到韓國以後發現南北韓巨大的差異之一。另有一個場面描寫男主角在首爾買愛妻所需要的肺結核藥,被告知這種藥是免費的,為了買藥而離鄉背井,經歷千辛萬苦的男主角聽了差點崩潰,他在北韓買不到的藥,在另一個國度竟是免費的,其感慨可想而知。

 這部電影主要目的在喚起人們對北韓難民的重視,雖然在中國大陸不能公開上映,卻已在網路上傳開,反而引起中國人對專制政權的感觸,產生另一種效果,大概是導演始料未及的吧。

arrow
arrow

    Tien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